来吃一碗虾子面

专栏2016年11月22日

我忘了什么时候在香港吃过虾子捞面,我只知道品尝了一次之后就对它念念不忘。当年,槟城很难找到虾子面的踪影,因此每一回到香港,我总会来一碗虾子捞面。

虾子面的面条细而弹口,面条上沾满了一粒粒橙色,细如粉末的虾籽。记得我第一口品尝时,觉得味道带点腥,但多吃几口之后,就渐渐地吃出鲜美的滋味,自此就对它情有独钟。

根据数据记载,虾子面在清朝初年出现,福建闽南、广东斗门、顺德、安徽在每年的5月到9月,河虾产卵季节时,渔民就会捕捞大批的河虾,并将黏在母虾腹部的大串卵子取出,放到水中拨散,反复洗净之后再蒸熟,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再放入锅中烘干并翻炒。翻炒出来的虾子干爽之余还非常鲜美,伴着香喷喷的全蛋面,撞击出的火花,可真是非笔墨能形容。

话说回来,这么久以来我都在香港或澳门才有机会吃到虾子面,哪知某天在面子书竟然给我发现,原来位于槟岛的鸿记(广式)竹升云吞面专卖店有卖虾子面。

于是,馋嘴的我便到那里探索。甫踏入店铺,在左边就能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擀面。只见他坐在一根粗壮的竹竿,随着竹竿的弹性跳呀跳的。竹竿底下则是和好的面团,把面团压扁后又反复折迭,来回大约十次,过后再以机器切面,柔韧爽弹的竹升面就这样诞生了。

经了解后,我才得知原来早在40年代早期,老板谭先生的外祖父就已经在槟城西方路推着四轮手推车沿路贩卖云吞面(当时流行叫tok-tok面)。直到80年代,谭先生先才接手这门生意。可是,谭先生后来转做海鲜煮炒,之后在2002年结业。兜兜转转,谭先生最终还是走回卖面的老本行。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谭先生在吉隆坡学会了传统竹升面的制法。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面条,于是便将这种传统技法引进槟城。目前,用传统擀面法制面的面家已经买少见少,或许北马就仅存此家。

这里无论是虾子面或普通云吞面,味道都不亚于香港澳门,用料也相当充实。比起现代的创意料理,散发着传统古早味的竹升面更受人喜爱。在口耳相传之下,他们的竹升面逐渐走红。只要用餐时间一到,这里都是高朋满座。

听了老板分享的故事,我觉得,云吞面或虾子面其实说难不难,关键在于你注入了多少的心血和诚意。谭先生始终坚持人工擀面,让食客吃到的不止是高素质的面条,扎实的用料,也吃到了谭先生的用心,有今日的好口碑,属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