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油麻地 走入港人日常生活
爱看港剧的你,对经常出现在剧里的「油麻地」这个地方,应该不陌生吧?初闻「油麻地」这个地名时,感觉非常逗趣,不知港人为何会以之为名。这一次来到油麻地,才知道早年这里被称为「蔴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后来这个地方满满聚集了修补渔船的桐油与麻缆的商家,才更名为「油麻地」,一直沿用至今。
油麻地是历史悠久的地区,当地有九龙的第一所医院、抽水站宿舍、果栏等建筑与地方特色。这一次的旅程,我们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这里,走过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果栏、看过厨房用具街,也到著名的天后庙去走一圈…
油麻地果栏
果栏建立于1913年,是九龙水果批发市场。早年只是以草棚搭成,直至约莫30年代,政府才开始兴建楼房,组成现今的模样,但仍可看见战前建筑特色的痕迹。
走入这个地方,感觉与本地巴刹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胜在够大,这里大约有200个水果摊档。大家都搭起大大的雨伞,在建筑物外摆放自家售卖的水果。这里几乎24小时都在营业,每天凌晨是货到的时候,也是进行水果批发、交易、转运的时候。而白天的时候则是正常营业,开放给市民前来。
这里有不少进口水果,其中最吸引记者的就是日本葡萄以及草莓。每天从日本新鲜进口的水果在这里的价格堪比日本当地卖的价格,一盒草莓只要80港币起(约四十多令吉),价格依产地和品种而定。现场试吃的香印葡萄非常清新、香甜,价格也相当廉宜,值得一试。喜欢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吃货,可千万别错过了!
厨房用品街(上海街)
若问香港人该去哪里买厨房用具时,他们的答案一定是:上海街!整条街上几乎每家店铺都是厨房用品店,无论是砧板、切刀还是点心的竹蒸笼都能在这里找到。这里还有一系列木制的月饼和各种糕点的模型,可惜重量不轻,要带上飞机的话就得衡量一下行李的重量咯~
天后庙
天后庙建立于1865年,原本只是油麻地海边的一个小庙宇,1870年重修后酒成立当地最繁盛的地方。这座屹立150多年的庙宇经过数次修葺,在1928年正式由广华医院接手,后来当地三家医院合并为东华三院,天后庙也改由三院管理。
一个地方的宗教场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方的人民信仰,也能透过它看到历史的痕迹。庙里有不少历史文物,包括1860年代的石狮子、19世纪立下的庙碑、铸造的铜钟、木石雕刻等。
天后庙里是以天后庙为正殿,两侧还有观音楼、城隍庙、观音楼社坛以及油麻地书院。
或许你会好奇,这里为何会有一家书院?当年的东华三院主席何世光发现许多小孩有上学的需求,倡议开办私塾,因此在20年代开办了油麻地书院,在1955年后有了正式学校,私塾才关闭。
关闭后,书院辗转呗用作解签档、诊所、商铺等多种不同用途。直到天后庙被定位古迹后,才恢复传递知识的功用。
如今的油麻地书院里头有一颗榕树,树下有几个舒服的座位。这是为了营造早年「榕树头讲古」的氛围。里头摆满了各种书籍,也设置了复古摊档的模型,整体设计也沿用了20年代的结构,让人透过榕树和这里的一砖一瓦看出历史的痕迹。
廖孖记
来到香港,除了经典的茶餐室、冰室和茶楼,当然也要试试这里的古早味。
廖孖记是超过百年历史的豆制品品牌,由一对兄弟于1950年创立。店家原本售卖豆腐、豆花等食品,但印香港天气的缘故,导致豆制品容易变坏,因此将卖剩的豆腐制成豆腐乳,延长其存放时间,也成了廖孖记转型的契机。
腐乳配饭是上一代人熟悉的饮食习惯,腐乳对他们而言或许就是其中一种Comfort Food,有的人喜欢这里的腐乳味道,每次到香港游玩都会买上几罐回去。第二代传人廖振建接手了三十多年,遵循祖上留下的秘方制作传统腐乳,而他太太也会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创造一些现代化口味,譬如可以用来煮意大利面的蒜蓉腐乳酱。
廖振建说,制作腐乳没有季节之分,但季节的温度会影响腐乳的成品以及制作时长。夏天天气闷热,腐乳三四个月就完成发酵,但冬天天气凉爽,在低温下慢慢发酵,需要大约5至6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他指出,腐乳其实也分新旧,新腐乳颜色鲜艳,而陈年腐乳颜色沉淀后,味道跟香浓醇厚,配饭一流!
红砖屋(抽水站宿舍)
来到油麻地,你会在路上发现一座很有殖民风格,超适合打卡的红砖建筑物。这是1895年建立的油麻地上海街旧抽水站的工程师办公室,也是抽水站宿舍。抽水站在1911年旧已经停止运作,其中的不同部分建筑物分别被拆卸后改为其他用途,只有红砖屋的部分被保留起来,并且在2000年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这也是香港水务署目前存在的最古老抽水站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