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 咸甜松脆销海外 加章布爹村响当当

Kacang Putih

美食2016年10月19日 / 东方日报

怡保文冬以盛产好吃的印度零食Kacang Putih闻名,因此赢得「加章布爹村」的雅号,村内大部分居民都是从事买卖kacang Putih生意,每50户人家中,就有40户从事这门生意,而且很多都超过半个世纪。

在这里,游客可经易采购到超过50种的印度小吃,村民也很乐意回答游客对于这种小吃的任何问题。

虽然村民多数以小规模方式经营这门生意,但它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贡献,包括透过商业手法,将它外销至海外如新加坡、澳洲、香港及其他国家。

如果直译加章布爹(Kacang Putih),它应是「白豆」,但事实上,它真正的名称是鹰咀豆。

过去,印度小贩在脚车上载着大量及各种各样的豆类到各村子兜售,这些小吃就直接包裹在卷成圆锥形的纸张中。

这些小吃的味道通常是咸的而且松脆,不过也有一些小吃是带甜味的,例如拉杜(laddu)、加拉比 (jalebi)和阿迪拉三(athirasam) 。

根据一名在怡保巴士车站卖印度小吃的小贩丹卡拉惹(57岁)表示,印度先贤们在19世纪到南洋时,把这些小食都带到这里。

他说,先贤起初在怡保昆仑朱罗的斯里苏巴玛念庙后的山脚下落脚,这家兴都庙今则是兴都教徒每年欢庆大宝森节必到之处的名庙。

「当年他们为了谋生,便以小规模方式经营养家糊口,直至该村于70年间发生了夺走了不少性命的土崩事件后,州政府才把生还者安顿到文村的重组村到现在。」

他说,村民后来继续通过售卖印度小吃谋生,且将之发扬光大,如今成为各阶层人士今都喜欢的零咀。此外,他指有能力的业者也将生意拓展成为加工厂,为本地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包括成为零售及分销商。

除了延续传统,加章布爹村业者也通过努力证明,此门生意不但有利可图,还可以赚更多的钱供孩子深造。

其中65岁的查也峇南就是一名第3代经营加章布爹的商人。其已故父亲吉那沙美,以前是把一个小木托顶在头上到处售卖加章布爹,后来生意做大了,就改骑脚车,之后发展为骑摩哆,最后才采用客货车。

查也峇南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经过他的努力,他与今51岁的太太沙古达拉(51岁),延用了父亲留给他的秘方生产,目前在村内开了两家工厂及商店。

无论如何,他并不为此感到满意,相反而不断和太太推陈出新,如今其工厂生产超过40种的小吃。

「我过去是采用椰油炸小吃,但基于很多人都不喜欢椰油的味道,因此才改用棕油,结果大受欢迎。」

每逢华人新年或屠妖节或开斋节的大日子,其营业额轻易达到8万令吉。

无论如何,他驳斥这是一门极之简单的工业。他说,工厂每个月需要用到1万至1万5000公斤的面粉来生产,所以他必须确保原料有一定的素质。

他说,过去许多原料如扁豆都是从印度入口,但基于素质欠佳,后才改从澳洲入口,但在马币贬值导致原料价格爆涨后,他近期是从乌克兰寻原料,至于制作加章布爹需大量用到的黑胡椒则可从砂拉越直接采购。

他表示,虽然生意有一定的需求量,然而他也面对人手短缺的问题。

「我们尝试聘请印尼与孟加拉籍外劳代劳,但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今只能靠太太及孩子,以及本地员工的协助下,去完成订单。」

为了拓展生意,查也峇南目前也向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发展署(JAKIM )申请清真证书。

查也峇南说, 加章布爹商也喜欢为本地人提供就业机会,为了为了吸引年轻人加盟,他们还采用社交网站销售手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查也峇南的助手,也是他的女儿在布文利华丽今协助他管理生意,专司负责财务与行政管理,而她也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这名毕业于拉曼大学资讯工艺系的26岁青年表示可把所学的知识,协助父亲运用科技争取更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