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母亲的包容 寻味·中国大理
寻味之旅回来后,巴麒把车子卖掉,在很多方面都意识到人活在世上,并不需要太多物质。这些年走过世界各地,有过各种非凡体验,但对他而言,这一个半月,成长最大。定居中国大理的大马人王基健是他这趟行程里唯一一个出发时就知道会见面的人,也是会面后给他留下最深影响的人。
人称老王的王基健在大理住了10年,他来自瓜雪巴西不南邦(Pasir Penambang),毕业自马来亚大学经济系,2002年前往上海工作,一直到2007年辞职归隐田野。巴麒忆述:「辞职前他在上海金融业任高职,他说自己辞职前就已经在反思,觉得每一天的生活都得靠金钱去支撑。他说大部分人的人生目标是上大学、找份工,然后买车买房,过着这样『正常』的生活,一辈子就这么度过,他自己原本也是这样。」
他接着说:「真正的思想转变在父母过世后,老王觉得自己一直活得自我中心,赚了钱先考虑自己,买车买房,想着结婚,很少会顾及父母,有了孩子,钱还是会先用在孩子身上,永远停不下来。」于是,他和太太讨论,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减少依赖金钱和社会所给予的东西。
要自给自足,首先就要学习种植。为了实践农耕,老王选择移居大理,他看上该地的好土壤、好水源,还有好空气,当然还有一些朋友在那里,可以彼此学习。巴麒说:「这个来自渔村的孩子去过很多大城市,也已经在大城市里成为成功人士,他用父母过世的故事来提醒我们有多自私」,巴麒坦言,自己其实很有共鸣,「我只剩下母亲,而我们总是说辛苦工作是为了将来,但,当下呢?」
他分享:「见了旅途中的那些人,寻味之旅结束后,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去年的开斋节,我在家里过,稍微观察了一下,发现我家没什么家具,电视是32寸的,因为我还真的不需要一个70寸的电视。虽然把车卖了,但家里还有车,家人可以协调共用。」许多道理,即便老早就明白,却未必做得到。对巴麒来说,心灵富足后,物质的追求便自然而然地失去了意义。
旅途中,学会放下自我
巴麒认为,大理是世界上其中一个世外桃源,「因为工作需要,我几乎每年都去中国,有些地方真的让我反感,过度城市化、人有些粗鲁,但大理是很有艺术气息的地方,我走在大理老街,被酒吧里驻唱歌手的歌声给吸引,就这样站在外头听他唱,而且这个地方包容度、接受度很大,街上有奇装异服的人,也不会有人投以异样眼光。」
大理有座山叫苍山,还有个名叫洱海的湖,「食材从山里来、从湖里取,自然条件很好,大理人没什么压力。」他说自己下了飞机,乘车时看见一望无际的洱海和背后的苍山,还有湖边那小小的白色房子时,就已深深地爱上这个地方,那个画面让他感觉大理就是一位母亲,她张开双手,只要你肯投入她怀中,你就能永远留在那里。
坐在大理某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宅院里吃当地美食,炒树皮、玫瑰花炒蛋、海藻汤,巴麒笑言:「就是吃树吃花吃草」,但也因为这些不同的口味不同的文化,让他有所感触,「华人的饭桌是圆形的,马来人坐在地上吃饭也会围成圆形,这样就没有人会被left out(排除在外)。偏偏现在的人很自我,什么都是我我我,很少说『我们』。但在一些我们觉得相对落后的地方,那里的人什?都说『我们』,寻味旅途中,我们四个人也一直是『我们』,我觉得现代人很需要找回这一点。」
《寻味》逢周三早上11时30分在tv2播映。
延伸阅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