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远年菜亲情浓 追念祖父陈六使简朴精神
「富过三代,方知吃穿」是传统谚俗对品味的观点。出生贫困的陈六使白手起家,对于吃的品味很简朴,到了孙子拿督陈锡远,才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优雅含蓄品味。这个新年,来听听陈锡远述说他生于豪门家宴年菜的那些故事。
退去实业家身份,陈锡远现在是一名「大厨」。祖母蔡秀琴、母亲拿汀张梅都是烹饪高手,是他的启蒙,「我妈妈听到哪里有好吃的,都会带着我们去尝鲜,之后会回家研发食谱。」10年前,他拜怡保知名烹饪老师张素英为师,进一步精进厨艺。回溯祖父陈六使当年的年菜,陈锡远印象最深刻的是福建瓦煲腊味饭,「以前小时候不懂得欣赏香菇、发菜,腊味饭最能填饱肚子,赶快吃饱去放鞭炮才最要紧。 」
关于这道过年必备腊味饭,有这么一个由来,「祖父以前在中国很贫困,他们过年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每逢过年前吹起北风,就先制作好腊鸭、腊肠、腊肉等。」来到南洋,尽管已经不再自制腊味,但逢年仍吃腊味饭,遥记家乡味。
陈家吃的腊味饭,有别于广东式的腊味饭。陈锡远说,祖母的做法带福建式,米饭煮至八分熟以后,再伴入由蚝油、黑酱油、姜茸、葱头油调成的「黑汁」,再放到火炉上受火力焖熟,揭开瓦煲盖时,白米染成深褐色,一室酱香,非常诱人。
虽是大户人家,陈家的年夜饭并不是吃鲍参翅肚,大鱼大肉倒少不了,如猪手、白切鸡、卤鸭、大虾等。陈锡远指出,「开年的时候,祖母一定会准备面食,主要吃白汁福建面或黑炒福建面。」
他的印象中,祖父不是特别爱吃之人,年夜饭也不见他怎么动筷子,就是喜欢看着儿孙们吃。 「他会妥善安排好,让我们吃饱,他也不喜欢我们浪费食物。」不过,陈锡远倒记得祖父很喜欢吃怡保的生虾──以米酒、蛋白、姜等配料蒸熟的生虾,「每次祖父来怡保,我们一定会准备生虾,让他吃个过瘾。」
好寓意才能上餐桌
2014年,陈锡远出了第一本食谱书《陈家桌上的老味道》,加印了3刷,相当受欢迎。他在食谱书中披露,祖父生前最爱吃瓦煲猪尾。祖父曾对他说,如果有钱,可以吃花胶,如果没有那么富裕,就吃猪尾。
虽然陈家家境富裕,花胶却也不是天天吃;只有在年初一,才会发现它的踪影。而祖父爱吃瓦煲猪尾,因此陈家餐桌上经常可见这道菜。然而有趣的是,陈锡远说,「新年期间,瓦煲猪尾不会被端上桌,猪尾包尾,不好意头。」他的祖母蔡秀琴是广东潮州人,非常讲究好意头,他续说,「除了猪尾,但凡瓜类一定不能摆上桌,例如苦瓜、矮瓜等,不好意头,连讲都不能讲。」
陈六使有3个老婆,陈锡远的祖母是二太太。至于元配夫人和三太太,他都不曾见过。祖母是烹饪高手,以前的年夜饭由她张罗,媳妇们回去就帮忙。陈锡远说,「我祖父有11个儿子、2个女儿,我的同辈有八十几人,年夜饭的排场盛大,通常都席开10桌。」
回祖屋拜年 最爱祖父大红包
陈六使定居新加坡,当年看中怡保的发展条件,调派工程师儿子到怡保建设大石洋灰厂,陈锡远一家跟随父亲落脚怡保。爸爸打理洋灰厂20年,他跟着接手打理了20年,十几年前才正式退休。
以前在年廿八,爸爸会带着一家人搭飞机回新加坡。 「不回去『损失』很大,因为没有红包拿。祖父只在除夕当晚派红包,过了年就没有红包拿了。他派的红包很大封,一封200块,60年代200块大得不得了,那时候,一碗面才一角钱。」陈锡远幽默地说,「在平日,后辈每逢星期六早上11时到新加坡祖屋向祖父请安,他也会派11块。其他人一个月领4次,而我住在怡保,一年只领4次,因为祖父每3个月会来怡保开会,我才有机会领钱。」
1972年9月11日,陈六使离世,自此回老家吃团圆饭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少,陈锡远调侃说,「因为没有红包拿了嘛!」
谈及对祖父的印象,陈锡远说,他对孙子及朋友非常大方,但对儿子非常严厉。 「他喜欢帮人,但你要对他诚实。他最不能接受人家欺骗,只要不骗他,你要什么他都愿意给。」
他跟祖父的感情很好,可见面机会不多,「他住在新加坡,我们住在怡保,不过每次见面他喜欢用拐杖戳我、作弄我,每次气得我牙痒痒,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拐杖藏起来,他也任由我,每次来怡保总见他带上好几支拐杖。」
陈六使也爱使唤他抛光皮鞋,调皮的陈锡远当年也偷藏了祖父多双皮鞋,「现在可好了,可以拿回去厦门的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展览。」
陈六使过世时,陈锡远年方16岁,他知道祖父是号名字响当当的人物,但不知道祖父如此威风,「他出殡的时候,6000人来送行,场面相当大。那时候慢慢问才知道,原来祖父除了创办集友银行,在中国、东南亚还资助过许多学校创校。」
2015年,陈锡远和陈嘉庚的长孙去伦敦的英国国家档案馆翻阅文史资料,「我们挖到了很多有祖父名字的档案。他不谙英文,当年却替新加坡华人从英国人那里争取到公民权。」
这几年,除了出食谱述说陈家老味道,陈锡远也致力于传播陈六使的事迹,让祖父名留千古,「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我觉得如果不为他做些什么,保留他的名声,实在是太浪费了。」
从福建式到广东式
祖父不在三四年后,陈锡远一家人多数留在怡保过年,也轮到母亲拿汀张梅大显身手张罗年菜。 「我妈是广东人,年菜也偏向广东式,她会煲鱼鳔汤、做盆菜,也会煮一些鲍参翅肚,这些菜式以前在祖母那里吃不到的。」不过,传统的瓦煲腊味饭、横财就手、南乳杂菜的老滋味,仍旧传承至今。
张梅也烧得一手好菜,她在怡保基督教女青年会和妇女俱乐部的烹饪导师,今时今日她依然张罗陈家年菜,陈锡远说,「妈妈上了年纪,我也不想她太操劳,不过她喜欢煮,如果我掌厨,她会不高兴。」他说:「过年就要是和和气气,我们也由得她,最重要是不要搞砸新年气氛。」
「大厨」陈锡远现在怡保经营鸡丝河粉档,听了也许会让人愕然,但他不以为然,「一来我最爱吃鸡丝河粉,它代表了怡保美食,我要把它做到最好;二来经营餐厅太困身,我不想失去自由。」
他说,怡保只剩下两档还在做着30年前的传统老味道,他尤其喜欢其中一家老字号的味道,「我花了5年时间研究,试了所有的海鲜和干货,始终无法煮出老味道。我去请教档主,问他为什么他的鸡丝河粉带有焦香味,他很生气拿出一样法宝,问我是不是这个味道,我才知道那个秘诀来自葱头和蒜米。」
虽然出生豪门,但是在怡保长大的陈锡远钟爱道地的平民美食,他还预告了今年即将出版第二本食谱书,述说怡保好滋味,「要是谁学会煮这些菜就发达了。」
延续阅读:美食
消失的年味:福州炒米糕 舌尖上的老记忆
消失的年味:潮州人传统糕饼 鼠曲粿买少见少
[云顶] Burger & Lobster 过足龙虾瘾
El Maiz 夹住南美风情
[吉隆坡] 「夜巴127」进入巴士用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