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屑(Thosai)和米豆蒸糕(Idli)皆是印度人以发酵方式制成的传统食物,由于经自然发酵的制作过程,略带发酵后的酸味,特别是清淡的米豆蒸糕,两者都是属于健康饮食。
多屑在华人圈子里并不陌生,它是煎成薄片呈扇形状,煎熟后趁热享用最为理想,一口咬下还略带酥脆;米豆蒸糕则是纯白及呈碗状,口感类似华人的发糕,不过纯发酵的食物味道并不会太甜,其淡淡的米香是最吸引人之处!
峇株巴辖新顺利花园小贩中心二楼食档的一对印裔夫妇,维拉三美(41岁)与塔娜乐芝美(42岁),在华人区经营已逾11年。若加上维拉三美的父亲经营的时期,则已经将近30年光阴。
这家印裔档口主要是销售印度煎饼,近几年应华裔友人的要求下,开始制作并售卖一些印裔传统食物。
例如多屑早在5年前就已售卖,米豆蒸糕是在这两个月才推出,有时维拉三美夫妇还会向友人分享他们自制的咖喱。
人民对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医学提倡下,越来越可以接受发酵食物,以及认同其防癌的功效,无形中也刺激多屑和米豆蒸糕的销量。
塔娜乐芝美说,无论是多屑或米豆蒸糕,其主要材料皆是以米饭、印度黄豆浸泡并自然发酵约6个小时后形成糊状,再分别以油煎或蒸熟的方式制成。
搭配多屑(上图)和米豆蒸糕的甜酸酱「Chutney」,以各种香料制成,也可加入薄荷增添另一番风味。
自然发酵 坚持原味
塔娜乐芝美从12岁开始,就在母亲身旁学习如何制作各类印裔食物,并坚持按照自然发酵的传统制作过程,绝不使用添加物来缩短发酵时间,以保持食物的原味。
她强调,预备制作多屑或米豆蒸糕的米糊,水分必须拿捏得宜,尤其是米豆蒸糕,需留意避免因水分不足而太干涩,或是水分过多导致太松软。
另一样印度传统食物「Ulunthu Vadai」,也是在近期被纳入其档口的小食之一,以印度黄豆发酵成糊状后,另外以小辣椒、咖喱叶等混搭成的调味料油炸,每个只售60仙,每逢周末推出时必定售罄。
塔娜乐芝美展示材料。
素食者也可食用
印度人最重视以香料制成调味料,用来搭配多屑的甜酸酱(Chutney),并无添加大葱或肉类,是素食者可食用的酱料。
塔娜乐芝美透露,为了增添「Chudney」的变化,亦可加入胡荽叶或薄荷等香料,特别是在加入薄荷后,酱料呈天然的绿色,味道更显独特。
她补充,制作甜酸酱的其它材料包括椰浆、姜、咖喱叶、盐、茴香、芥菜籽及白花(Alba)等,由于材料绝不含大葱或肉类,可被素食者接受。
「我们的顾客都是华人为主,一些佛教徒也是素食者,所以不含大葱和肉类材料的米豆蒸糕与酱料,适合他们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