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飘香】潮州特色白玉团 面书开卖快速爆单

美食2021年06月06日 / 報導:鄭宇晴,攝影:徐慧美,部分圖片:受訪者

“你会包粽子吗?”这个问题总是会在粽子飘香的季节出现。儿时端午节前夕家里热闹裹粽的画面似乎已随着老一辈的离去,慢慢消失了。裹粽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难以征服的手艺,除了要懂得选料、炒料,还要有一双可以征服粽子“棱角”的巧手。为了让母亲的手艺能继续传承下去,陈淑芳在几年前特别下过苦工学习裹粽技巧,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与妹妹一起卖粽子。

“从10岁开始,每逢端午前夕,我们都会在厨房帮妈妈做粽子,让她可以拿到巴刹去卖。”陈淑芳的母亲早年是一名菜贩 ,常年在吉隆坡快乐花园(Happy Garden)巴刹卖菜,每年端午节时都会出售自制的粽子,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档口是巴刹的寻常菜档,没有招牌,但因父亲是潮州人,所以当地人称母亲为“潮州嫂”。

陈淑芳往年都会与妹妹一起裹粽子,今年碍于疫情,只能独力完成。陈淑芳认为,做粽子对擅长下厨的人来说,炒料调味只是简易之事,最难的是要将粽子的每一个角都包好,使之呈现出立体的形态。

虽然从小便到厨房帮忙,对裹粽子的过程有一定的理解,但陈淑芳与妹妹平日的角色只是为母亲打下手,炒和裹这两个重大工作一般会由母亲完成。“妈妈的粽子算是有一定的名气,所以她轻易不会让我们做,怕我们打坏她的招牌,所以平时只能在旁边打杂。”即便长大成人后,母亲的也是抱着传统家庭中妈妈怕孩子搞砸的态度,经常跟他们说:“你不会的啦,我来我来。”她笑言,平日里看得多,以为上手不难,真正学起来才发现裹粽子一点都不容易,尤其粽子有多角,裹得时候容易顾此失彼,难度相当高。小时候开始学裹粽时,是以生米作为馅料,练习包裹,但母亲仍然不放心,因此待陈淑芳正式学习裹粽的时候,已经是40岁了。

裹粽是一门复杂的手艺,需要提早备料,花一整天的时间包裹,再蒸煮5个小时才算完工。为了传承母亲的手艺,陈淑芳特别下过苦工,从炒料到包裹重新再学一次,才有今天获得妈妈认可的粽子。她认为粽子是传统食物,必须将其手艺延续下去,因此现在也开始教导自己的孩子裹粽。

“妈妈一直担心她的手艺会失传,叫我们一定要学起来,所以我就开始学做粽子。”随着母亲年纪渐长,近年来也已经无法包这么多粽子了,因此希望孩子能将其传承下去。于是她从炒料开始重新学起,由母亲在旁口述指导,品尝后再进行指点。只是在当时,母亲依旧不放心让她裹粽子,她只好回家“闭关”练习,待达到自己满意的成品后,再拿给母亲试吃。“结果她一看觉得还行,现在算是能做到妈妈的味道,达到她的标准了。”

得到母亲的认可后,陈淑芳开始将粽子卖给身边的人,原本只是小范围地出售,直至后来放上妹妹开设的面子书群组,才意外爆单。她透露,妹夫在前年意外逝世,留下妹妹与3个孩子,因此在家人的建议下开设社交媒体群组“兜售”自家手工食品。“今年我在群组里开卖了3次。第一次是试水温,只卖300粒,结果6分钟就卖完了;第二次500粒在16分钟卖完;第三次一样是500粒,差不多30分钟卖完。”她笑说,从未想到自己的粽子会如此热销,因人手有限,只能婉拒一些客户的订单。“身边的朋友想要买,我也请他们直接到群组里下单,先到先得,这样比较公平。”她解释,往年她负责炒料,妹妹会来帮忙裹粽子,但今年碍于疫情,无法相聚,只能由自己独力完成,无法接太多订单。

白色的潮州咸肉粽(左)吃起来更能感受到糯米的米香,与各种馅料混合一起吃起来的味道更佳。小米咸肉粽(右)吃起来较糯米容易消化,减轻身体负担,是近年来相当受欢迎的健康粽子之一。唯小米粽味道略咸,适合重口味者。

陈淑芳主打潮州咸肉粽及小米咸肉粽。两者的馅料相同,唯米的选择不同。“我妈妈是客家人、爸爸是潮州人,咸肉粽呈白色是因为爸爸说潮州人的粽子就是这样原汁原味的。”陈淑芳的父亲曾跟她提起,潮州粽子之所以采用没有经过炒制的白糯米,是为了保留糯米本身的香气。而制作小米粽起初是为了身边喜欢吃粽子,但肠胃却不好的人。“其实妈妈还会做很多其他口味的粽子,如素粽、叁巴粽、娘惹粽子等等,但我觉得太多了。”母亲曾要她把这些都学起来,免得他日后悔没有将其学好,但她则认为好的东西贵精不贵多,其他口味的粽子就留待自家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