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博物馆,越怪越有趣

旅游2021年07月30日 / 整理:蔡美燕,图片来源:相关网站

正儿八经的博物馆并不是人人都感兴趣,但主题奇葩的博物馆一定能吸引许多人前去探一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要有人去做,什么题材都可以开个博物馆。以下介绍分别以打鼾、丑画、无用发明、寄生虫为主题的奇葩博物馆,相信每个都能勾起你的好奇心。

1.夜半鼾声怎么解? 打鼾博物馆 | Schnarch-Museum Alfel

曾经和会打鼾的人同房就寝的朋友,应该能理解那种想要把对方弄醒,自己先睡的冲动吧!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安静睡觉?这家位于德国的打鼾博物馆或许可以给你解答!

博物馆的面积不大却趣味十足,收藏了400余个与打鼾相关的历史图片和防治道具。其中包括拥有100多年历史的防鼾“面具”,原理是以皮带捆绑下巴,使嘴无法张开。

此外,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会打鼾的士兵要在军服背面缝上圆形炮弹,让他们睡觉时不能仰卧,避免影响战友睡觉。类似的方法现在也还在用,不过已经改用泡沫高枕头来代替沉重的炮弹,或者在衣背上缝上几个网球。”当然,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防鼾道具待人探索,像是用来扩大鼻孔,让打鼾者呼吸顺畅的“鼻夹子”等等。

仰睡时舌肌松弛后坠,会导致上气道更狭窄,容易打鼾。许多止鼾思路皆是在背上弄个障碍物,让使用者保持侧卧姿势。

博物馆也收录了不少名人“鼾”事。打鼾的人可以借此安慰一下自己,毕竟世界上不少名人也深受此苦,比如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夜里鼾声如雷,把他的夫人吓得只能多年跟他分居。

“打鼾博物馆”里还搜集了不少世界打鼾的野史和漫画。除了书和画,陈列台上还可以看到不少经挤压就会“打鼾”的洋娃娃和布制动物。

官网:www.schnarchmuseum.de/index.html

左图:博物馆中也展示了各种口鼻呼吸面罩。右图:金属制的止鼾工具,有种刑具的感觉。

2.糟糕,却不容忽视  糟糕艺术博物馆 | Museum of Bad Art

糟糕艺术博物馆(简称MoBA)是美国的一家私人博物馆。它与享誉盛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oMA)仅一字之差,展出的画作却判若云泥。

MoBA成立于1993年,创始人是个名叫斯科特威尔逊(Scott Wilson)的艺术商人。某日,他从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幅画——《花田里的露西》。

在这幅名为《花田里的露西》(Lucy in the Field with Flowers)的画中,一名蓝裙老妇坐在红色椅子,置身于开满鲜花的田野,阳光明媚,裙袂飘飘。观者本以为会看到一张慈爱的脸,谁知老妇面相阴郁冷酷,将原本温暖闲适的基调一扫而空。

一开始,威尔逊只对画框感兴趣,但他的好友莱利(Louise Reilly Sacco),却买下了这幅画并摆在家中,“它不是幅杰作,但很特别!”莱利的话让威尔逊感触颇深:一幅画难道非要被艺术的条条框框约束吗?让人从中感到幽默或快乐难道不好吗?于是,他们决定专门收集这类“糟糕到难以忽视”的作品。

后来,他们在莱利家的地下室举行了一场展览,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MoBA就这样诞生了。他们坚持“人弃我取”的原则,威尔逊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那些永远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博物馆的作品,在我们这里得到展示。”

这里展出的作品题材五花八门,结构混乱、色彩诡异,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耐心审视,却往往可看出作者努力去表达些什么。藏品大多来自个人捐赠,有的则从废品或跳蚤市场寻来,都是一些永远不会被主流艺术博物馆接纳的作品。什么是好艺术?什么是坏艺术?相较于这些,MoBA更希望人们能够首先感受作品,而不是先去判断、去理解官方的解释。

官网:museumofbadart.org

左图: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模仿作品。(这幅应该叫《蒙娜丽莎笑不出来》吧!)右图:《他曾是我的朋友》,猫咪仰望天上故去的狗狗。凶狠的眼神配上作品主题,有一种相爱相杀的意味。

3.搞笑发明一次看够 无用发明博物馆 | Nonseum

在奥地利一个居民不足千人,名为Herrnbaumgarten的小村庄,有个一蠢萌蠢萌的博物馆,里头展出上百种无用却能有效引人发笑的发明,像是可随身携带,要用时直接铺在马路上的斑马线、户外袜子烘干器、带手把的帽子、把手设于壶嘴方向的茶壶、一次可以扫两层阶梯的二合一扫帚、透明材质的扑克牌等等,每年都能吸引上万人到访。

特别为减肥者设计的带洞勺子和碗。

博物馆的名字Nonseum,是英文单词nonsense(无厘头)和museum(博物馆)的结合。早在1984年,Nonseum的创始人弗利茨加尔(Fritz Gall)就和当地的4名艺术家一起举办了一次没用发明展,没想到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之后连办了一段时间,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爱好者加入,大伙儿绞尽脑汁,就为了证明自己的发明毫无用处。随着无用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Nonseum也应运而生。

Nonseum想传达一种对现代商品社会细致入微的批判。“有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完全可以不要,至少我们看清了这一点。这就是生活的哲学。”

网站:www.nonseum.at

加强垃圾投掷难度的垃圾桶和只可能在卡通中出现的“U”管枪。

带塞子的碗碟,吃饱后就可以拔走塞子,让汤汁流走,是不是非(搞)常(混)方(了)便(什)呢(么)?自然风力产生动能的自动牙刷,好环保(误)!

4.放下恐惧,了解寄生虫 目黑寄生虫博物馆

日本东京目黑寄生虫馆建于1953年。当时的日本几乎人人都感染了寄生虫,当地寄生虫专家龟谷了(Kamegai Satoru)博士因此筹办了这家博物馆。他认为,寄生虫的世界其实就像其他生物一样精彩奇妙,希望藉此让人们更了解寄生虫,进而放下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

这家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一共两层,展出约300件液浸标本和许多相关资料及书籍。一楼部分主要展示寄生虫的多样性,二楼则着重展示会感染人类的寄生虫,让参观者了解其生存方式及人类受感染后的症状等等。

左图:一楼主要展示寄生虫的多样性,用标本和动画等介绍了寄生于各种动物中的寄生虫。右图:二楼着重展示会感染人类的寄生虫,另有展示日本寄生虫学研究史的房间以及售卖周边商品和书籍的小店。

博物馆最受欢迎的是“人与寄生虫”展示处。这里详细介绍了寄生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寄生虫,图文并茂且标本精细,即使是完全不了解寄生虫的“门外汉”也能够学习。

此外,这里还有一条全长8.8公尺的“镇馆之虫”——名为“日本海裂头绦虫”的标本。这是一名40岁男子在食用了感染寄生虫的大马哈鱼的3个月后,从小肠中排出的。小小的寄生虫只在3个月就长得这么长,让人震惊。为了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其长度,博物馆还特意在旁放置了一根相同长度的绳子作为参照。

官网:www.kiseichu.org

以人体图搭配实体标本一起展示,让参观者一目了然。右图为8.8公尺长的“镇馆之虫”。

特别加映:小强的狂欢  蟑螂名人堂 | The Combat Cockroach Hall of Fame Museum

看到蟑螂,许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恶心、嫌恶,甚至是害怕。夸张的讲,比蟑螂更可怕的东西,大概也只有会飞的蟑螂吧!然而,美国德州布兰诺市曾经有一家蟑螂博物馆,里头的蟑螂展品却能让人觉得有趣。

蟑螂名人堂展出各种被“盛装打扮”后的蟑螂标本,其中一个蟑螂标本被精心打扮成猫王艾尔维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另一只蟑螂则穿着白色斗篷,坐在小钢琴前,钢琴并且不断地发送电子音乐。更逗趣的还有将美国自由女神像手上的火把,换成孵化状态的蟑螂幼虫…馆内也贩卖一些蟑螂的周边商品,像是蟑螂标本、T恤等。

猫王小强浑身洁白闪耀,确有巨星风范。

蟑螂模特戴着眼镜,悠闲地做日光浴。

馆长麦克波丹(Michael Bohdan)从事杀虫行业好几十年,曾经因发现号称当地最大的蟑螂而与蟑螂结下“不解之缘”。有念于每次当地杀虫公司举办的蟑螂标本选美大赛结束,曾在比赛当中以惊人造型亮相的蟑螂总离不开被丢弃的宿命,他开始经营博物馆收藏佳作,许多同好也会捐出自己的收藏。麦克波丹总是戴着以蟑螂标本点缀的帽子,为到来的游客解答各种问题,称他为“蟑螂先生”一点也不为过。

可惜的是,蟑螂名人堂早在2012年已结束营业,如今只能在网络与书籍中找到它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