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的那些事儿

专栏2016年07月25日

曾经有一名电台主持说,如果将美食交托在几个美食家舌尖上,就可以断定它属于几星级餐厅,那未免也太儿戏。可是在美食界里就有这么一回事,而且在欧洲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它就是米其林。其颁发的星星却是许多大厨及餐营业者极度渴望的,因为那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耀。

米其林在香港崛起后,获得星星的餐厅就开始打着名堂扩展他们的业务,有些选择进军大马市场。于是,鼎泰丰、正斗、添好运陆续降临大马。在马来西亚并没有米其林评分,只有全马最佳餐厅,那也不广为人知。所以「米其林」对普罗大众来说是极度陌生的,许多本地人只知道那是轮胎的牌子。

到底什么是米其林?那就必须追溯回1895年。当时米其林轮胎面试后,两位创办人希望所生产的轮胎能有更好的销量,于是便打算推出一本方便人们使用的旅游指南,里头除了提供各种信息,如:公共设施,餐厅,住宿之外,最重要的是汽车维修中心和米其林轮胎更换中心的地点。

经过周详的策划和细心考察之后,他们便于1900年推出了一本法国旅游指南。由于该指南的书皮为红色,因此也被称作Red Guide,免费供应给顾客。然而,其中一位创办人在某天看见修车员竟然在修车时,将自己辛辛苦苦出版的指南用来踮身体,于是在1920年以每本7元法郎,在书局或报摊售卖。

由于从前没有导航系统,这本指南便为许多自驾旅客带来便利,之后其他欧洲国家也陆续推出米其林指南,就这样逐渐在欧洲走红。到了1926年,米其林餐厅评分系统才正式出炉,并传承了近百年的时光。久而久之,每年颁布的米其林星星成了厨师梦寐以求的肯定,也成了一项富有权威的指引。

也许一些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噱头,只是为了给美食界带来更大的商机。尽管如此,当今红遍世界的英国名厨Gordon Ramsay也非常重视这项殊荣。曾经在电视看过有关他的纪录片,在米其林成绩公布前,这位鼎鼎大名的厨师竟然会茶饭不思,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在他得知没获得三星评价时,更是十分懊恼,伤心失落。

然而,这份荣耀并非永恒,因为评审每一年都会重新评分,稍有差错就可能会被降星。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厨师Benoit Violier自杀事件。当接获餐厅被降星的消息后,承受不了而在家中开枪自杀身亡。可见米其林在厨师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高尚,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大堆工作的重压。

不过,没有真正了解当中来龙去脉的人,根本不屑米其林的评分,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不知名的「美食家」 品尝美食后所给的评价,获得星级的餐厅也未必名副其实。到底米其林是怎样运作的呢?他们又是如何评价餐厅的呢?下回再和大家分享─米其林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