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料理新乐章

专栏2016年10月23日

卡刚(Gaggan Anand)在印度的加尔各答长大,他的这一身好厨艺传承自母亲。22岁的他在印度已经赫赫有名,不但是印度总统的御厨,也曾接待过美国总统克林顿。不过,他的野心已不再局限于印度,于是便远赴西班牙向分子料理大师法兰(Ferran Andria)拜师学艺。目前在曼谷开设的餐厅,蝉联了两届亚洲最佳餐厅的冠军,许多人都慕名而来,我是其中之一。

当晚来到了餐厅,一步之遥,我就能见到这位厨神,想和他握个手,想和他说几句话。但是,事情永远存在着未知之数。我才一坐下,就听见卡刚不在,无法亲自操刀的消息。听到这样的消息,难免会有点儿失望。

经历了两个小时的晚餐,就在结账时,服务生轻轻地在我耳边说:「请你先别离开,我们的员工会带你到另一座建筑物去。」什么? 我没听错吧? 难道卡刚来了? 我双眼顿时发亮,服务生察觉我兴奋的表情,立刻示意我别张扬。

付款后,服务生用手电筒照明,带着我来到餐厅对面的一间小屋。接着,服务生便说,厨师想见一见我。哇,真是如我所愿!于是便兴奋地敲了敲门,来开门的正是鼎鼎大名的卡刚厨师。

他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和短裤,卷曲的头发虽然系了起来但还是有几分宁乱,请了我坐下后就盯着计算机看,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看得出他正忙着。他先是给我道歉,他无法亲自下场,是因为隔天要到大学呈现的讲座数据不知怎地在计算机消失了,使他措手不及。所幸,在见我之前就已经搞定了。这时,他脸上又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我们很快就进入正题。我好奇的是,为何他会选择将印度料理融入分子技法,难道不怕难以被人接受? 他说,「我非常厌倦印度菜被平民化,甚至被人认为是低级的食物。我想让更多人认识印度料理,也想告诉大家印度料理一样能化身为精致料理。」

于是,他融合各种当代流行西餐的烹饪技术,保留了印度菜的精髓,也在印度菜的基础上做出改变,致力提升印度料理给人们的印象。「我的哲理是不按照菜谱来做菜。我的料理是有趣的,虽然每道料理都充满创意和艺术感,但它一定要有我的个人风格。」

说完,他随手拿起了一张橙色的信封说:「一般人会想着拿纸来折成各种有趣的折纸,但我则会思考如何让这橙色的信封能吃,而且吃起来有橙的味道。」他那坚定地语气,让我看得到他的自信有多么澎湃。

他喜欢创新,除了美食看起来色香味俱全之余,还有美食的故事。「我的餐厅之所以闻名不单是因为食物,而是approach(途径)。」说完他既把笔电朝向我,将一张又一张精美的美食相片翻给我看。翻到了Story of Fish called Kin–Medai 《鱼的故事》的相片时,他又开始娓娓道来。

这道料理被放在一个倒锥形的堆栈式碗中,一条鱼从鱼肉到鱼骨都被制成四种不同的料理。但是,为了让食客能清楚体验到四种料理的精髓,吃的时候分为几个动作,动作一:油封金目鲷佐gunpowder(珠茶);动作二:鱼头粥;动作三:鱼烟熏茄子;动作四:鱼骨果冻。 食客就因此有了更多层次的感官享受,让他对料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听他这一番解说,我又多学了一样东西,他让我知道美食的创意不止限制于盘中的美食,而是整个用餐过程也包含其中。而享受一道料理也不止品尝美食的味道,还可以细细品味厨师的构思和美食背后的故事。

询及蝉联两届冠军的感受时,他坦言2015年他认为那是运气,可是再度蝉联则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在言谈之中,他不忘感恩他拥有的团队,他说这是一个团队团结合作而换来的成果。

我没有逗留很久,但这一场对话却给了我在品尝美食方面有了新的启发。我说,他谱写的是一首印度料理的新乐章,而这乐章不止影响他个人,乃至整个印度。许多人未必对他的料理有所共鸣,但无可否认,他的创新和勇气让人钦佩。

如果有一天你到到曼谷的话,不妨到那里品尝,体验一下与众不同的印度高级料理。另外,Gaggan将于2020年离开曼谷,转移到日本开拓新市场,所以趁着还未离开曼谷就别错失机会啦!